一、名词解释
1.病毒体
2干扰现象
3显性感染
二、单项选择题
1.多数病毒大小计量单位是:
A.mm B.nm C.cm D.dm E.μm
2.病毒的基本化学组成为:
A.DNA+蛋白质 B.RNA+蛋白质 C.DNA+RNA+蛋白质
D.DNA+RNA+蛋白质+包膜 E.核酸+蛋白质
3.决定病毒感染性的关键物质是:
A.刺突 B.衣壳 C.包膜 D.核酸 E.基质蛋白
4.下列哪一项不是病毒体的特征:
A.非细胞结构 B.可在任何活细胞内生长 C.只含有一种核酸
D.对抗生素敏感 E.多种病毒只能用电镜观察
5.对于病毒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B.决定病毒的感染性 C.只含一种核酸
D.RNA可携带病毒的遗传信息 E.决定病毒包膜所有成分的形成
6.病毒增殖的方式是:
A.二分裂 B.孢子出芽 C.核酸复制 D.有丝分裂 E.有性分裂
7.病毒灭活后,主要失去的生物学特性为:
A.免疫原性 B.感染性 C. 血凝性 D.细胞融合性 E.红细胞吸附性
8.病毒的增殖、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是:
A.质粒 B.衣壳蛋白 C.病毒核酸 D.结构基因 E.脂多糖
9.对人致病的病毒以下哪种形态最多见:
A.杆状 B.丝状 C.蝌蚪状 D.球状 E.砖块状
10.关于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正确的是:
A.脂溶剂灭活所有病毒 B.紫外线对病毒影响不大
C.包膜病毒比无包膜病毒耐热 D.37℃不会灭活病毒
E.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
11.关于慢性感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机体内病毒并未完全清除 B.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年
C.患者可表现轻微临床症状 D.可表现为无任何临床症状
E.潜伏期较长,可出现进行性疾病
12.对病毒感染叙述正确的是:
A.母亲将其感染的病毒传给子女称垂直传播
B.慢发病毒感染就是病毒的慢性感染
C.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间的传播称水平传播
D.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转化就是肿瘤形成的原因
E.病毒感染细胞时,包涵体都会在细胞内出现
13.下列不是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特点的是:
A.作用于病毒感染细胞 B.直接灭活病毒 C.有种属特异性
D.高活性 E.广谱抗病毒
14.下列可以用来培养病毒的是:
A.液体培养基 B.固体培养基 C.半固体培养基 D.猴肾细胞 E.以上均可
15.下列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过程的是:
A. 吸附、接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B. 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C.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成熟及释放
D. 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成熟及释放
E. 接合、复制、生物合成、组装及释放
16.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凡能破坏病毒成分和结构的理化因素均可使病毒灭活
B.灭活的病毒不能保留其抗原性
C.灭活的病毒仍可保留红细胞吸附的活性
D.灭活是指病毒失去感染性
E.乙型肝炎病毒需加热100℃10min才可被灭活
17.有关病毒标本的采集和运送,错误的是:
A.发病早期或急性期采集标本 B.在感染局部采集合适标本
C.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达实验室 D.标本应加入抗生素
E.标本应在保温瓶中保暖运送,通常为37℃
18.病毒能长期保存的温度是
A.4℃ B.10℃ C.-5℃ D.-10℃ E.-70℃
19.大多数包膜病毒体对乙醚敏感是因为:
A.包膜表面刺突如血凝衰含大量脂类 B.病枣衣壳含脂质
C.核酸对乙醚敏感 D.包膜含大量类脂 E.包膜表面有乙醚受体
20.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办法是:
A.用化学药物 B.用免疫血清 C.用减毒活疫苗自动免疫
D.用干扰素 E.用抗生素
21.以下病毒感染类型中,不造成细胞、组织严重损伤的是:
A.隐性感染 B.急性感染 C.慢性感染 D.二次感染 E.联合感染
22.垂直传播是指病毒通过:
A.胎盘或产道由亲代传给子代 B.性接触由带毒者传给其配偶
C.带毒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 D.输入病毒污染的血液传播
E.孪生兄弟姐妹间的传播
23.对病毒抵抗力叙述错误的是:
A.大多数病毒60℃30分钟可被灭活 B.大多数病毒在-70℃下可存活
C.紫外线能灭活病毒 D.甲醛能使病毒灭活,但保留抗原性
E.所有病毒对脂溶剂都敏感
24.关于病毒感染不正确的描述:
A. 多数人对多数病毒表现为隐性感染 B. 病毒携带者可成为重要传染源
C. 持续性病毒感染者长期带病毒 D. 隐性感染者机体可获得免疫力
E. 急性病毒感染后机体一般不能清除病毒
三、简答题
1.试述病毒感染的途径及传播方式。
2.简述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原则。
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1.B 2.E 3.D 4.D 5.E 6.C 7.B 8.C 9.D 10.E 11.E 12.D 13.C 14.D 15.C 16.B 17.E 18.E 19.D 20.C 21.A 22.A 23.E 2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