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李 帆
基本情况
姓 名 | 李 帆 | 性 别 | 女 | 
|
出生年月 | 1983.3 | 行政职务 | 教研室主任 |
学 历 | 硕士研究生 | 学 位 | 硕士 |
专业技术 职务 | 副教授 | 部 门 | 基础医学院 |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 周学时 | 届数 | 学生人数/届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 2-4 | 8 | 500 |
基础医学概论 | 2 | 1 | 60 |
参与的教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起讫 时间 | 主持或参加 |
小学生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模式的推广应用研究 |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2010年-2011年 | 参加 |
病原生物及免疫学实验室开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2010年-2011年 | 参加 |
校级精品课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2010年-2012年 | 参加 |
在校医学生蠕形螨的调查研究KJ2011Z239 | 安徽省 教育厅 | 2011年-2012年 | 参加 |
百里香精油对消毒效果的评价 |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2011年-2012年 | 参加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12jyxm619(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 | 安徽省 教育厅 | 2013年-2014年 | 参加 |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KJ2013A181):基于日本血吸虫胰岛素受体纳米微球DNA疫苗致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 安徽省 教育厅 | 2013年-2014年 | 参加 |
“双主体”办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2015jyxm462(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一般项目) | 安徽省 教育厅 | 2015.9-2017.8 | 参加 |
“双主体”教学模式下教师工作室的构建(2016jyxm0635) | 安徽省 教育厅 | 2017.1-2018.12 | 主持 |
高校实验教学常用菌种耐污染培养基的研究及应用(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7118) | 安徽省 教育厅 | 2017.1-2018.12 | 主持 |
2019年自然科学《富硒益生菌的筛选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重点项目ZR201901) |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2019-2020 | 主持 |
2019年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精品线下开放课程项目《病原生物与免疫学》(2019kfkc186) | 安徽省 教育厅 | 2020-2021 | 主持 |
2020年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国内访学研修项目(gxgnfx2020139) | 安徽省 教育厅 | 2020-2021 | 主持 |
2020年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团队》(2020jxtd158) | 安徽省教育厅 | 2021-2022 | 2万 | 主持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混合课程 No.2021HK018 |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2021.8-2023.8 | 2万 | 第二 |
2021年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kcszsfkc257) | 安徽省教育厅 | 2022-2023 | 2万 | 第三 |
2022年党建理论研究课题(AQYZDJYB202205) |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2022.3-2023.6 | 0.2万 | 第三 |
2022年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抗癌精方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研究》(No.2022AH052549) | 安徽省教育厅 | 2022-2024 | 10万 | 第三 |
2022年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示范金课(2022sfjk035) | 安徽省教育厅 | 2023-2025 | 2万 | 第一 |
2023年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铁死亡参与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2023AH053426) | 安徽省教育厅 | 2023-2025 | 10万 | 第二 |
2024年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益生菌对干燥综合征小鼠肠道菌群及病情进展的影响》(2024AH051135) | 安徽省教育厅 | 2024.9-2026.9 | 10万 | 第一 |
发表的文章
1.脱氮菌株P6的分离鉴定及其处理氨氮废水的试验研究[J].生物技术,2007,17(5):64-68.
2.论高等学校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4):555-556.
3.高等学校病原生物学实验考核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2):3378-3379.
4.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双主体”办学模式初探[J].教育,2015,12(18):254
5.微生物富硒的优势及其研究进展[J].自然科学,2016,1(4):169,226
6.高校微生物实验室紫外线灭菌频率的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6,18(3):61-64
7.实验室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其控制措施[J].德州学院学报,2017,33(2):55-57
8.医学院校“双主体”教学模式下教师工作室网络平台的构建[J].医药卫生,2017,8(1):292
9.荷叶碱在青霉菌培养基中抑菌效果的研究[J].生物化工,2018,12(6):99-101
10.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在大肠杆菌培养基中的抑菌效果[J].宜春学院学报,2018,12(40):62-64,75
11.LncRNA AY343892 inhibits breast cancer development by positively regulating BRCA1-mediated transcription of PTEN[J].Histology and histopathology,2020,35(10):1171-1180
12.混合教学模式下医学院校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3(3):104-107
13.富硒益生菌C5的分离鉴定及其耐硒能力的实验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21,37(4):11-13
14.李帆,张伟,查洁,胡梅梅.“三全育人”理念下《病原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病毒为例[J].警戒线,2022,14:66-69
15.李帆,张伟,查洁,荚荣. 富硒菌C5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23,42(2):104-111
参编的教材
1.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及学习指导.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双色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
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及学习指导.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4年.
4.生物化学学习指导.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
5.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年.
6.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学习及实验指导.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年
7.病原生物与免疫.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7
8.主编.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学习及实验指导.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
9.副主编.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第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