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五 Na2S2O3标准溶液(0.1mol·L-1)的配制与标定
一、实训目标
1、掌握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习使用碘瓶和正确判断淀粉指示液指示终点。
3、了解置换碘量法的过程、原理,并掌握用基准物K2Cr2O7标定Na2S2O3溶液浓度的方法。
4、学习固定重量称量法。
二、实训原理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通常用Na2S2O3·5H2O配制,由于Na2S2O3遇酸即迅速分解产生S,配制时若水中含CO2较多,则PH偏低,容易使配制的Na2S2O3变混浊。另外水中若有微生物也能够慢慢分解Na2S2O3。因此,配制Na2S2O3通常用新煮沸放冷的蒸馏水,并先在水中加入少量Na2CO3,然后再把Na2S2O3溶于其中。
标定Na2S2O3溶液可用KBrO3,KIO3,K2Cr2O7, KMnO4等氧化剂,以K2Cr2O7用得最多。标定时采用置换滴定法,使K2Cr2O7先与过量KI作用,再用欲标定浓度的Na2S2O3溶液滴定析出I2。第一步反应为:
Cr2O72-+14H﹢+6Iˉ=3I2+2Cr3﹢+7H2O
在酸度较低时此反应完成较慢,若酸度太强又有使KI被空气氧化生成I2的危险,因此必须注意酸度的控制并避光放置10分钟,此反应才能定量完成。第二步反应为:
2S2O32﹣+I2=S2O52﹣+2Iˉ
第一步反应析出的I2用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淀粉溶液与I2分子形成蓝色可溶性吸附化合物,使溶液呈蓝色。达到终点时,溶液中的I2全部与Na2S2O3作用,则蓝色消失。但开始I2太多,被淀粉吸附得过牢,就不易被完全夺出,并且也难以观察终点,因此必须在滴定至近终点时方可加入淀粉溶液。
Na2S2O3与I2的反应只能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因为在碱性溶液中会发生下面的副反应: S2O32﹣+4Iˉ+10OHˉ=2SO42﹣+8Iˉ+5H2O
而在酸性溶液中Na2S2O3又易分解:
S2O32﹣+2H﹢=S↓+SO2↑+H2O
所以进行滴定以前溶液应加以稀释,一为降低酸度,二为使终点时溶液中的Cr3+离子不致颜色太深,影响终点观察。另外KI浓度不可过大,否则I2与淀粉所显颜色偏红紫,也不利于观察终点。
三、实训资源
仪器:分析天平、台秤、碱式滴定管、锥形瓶(250ml)、移液管(20ml)、容量瓶(200ml)、烧杯、碘量瓶(250ml)
试剂:K2Cr2O7(s)、Na2S2O3·5H2O(s)(A.R.)、Na2CO3(s)(A.R.)、KI(20%),HCl(6mol·L-1)、淀粉溶液(0.5%)、HCL溶液(4mol·L-1)
四、实训内容及实训操作步骤
1、Na2S2O3溶液的配制:在500ml含有0.2g Na2CO3的新煮沸放冷的蒸馏水中加入Na2S2O3·5H2O.13g,使完全溶解,放置一周后再标定。
2、Na2S2O3溶液的标定:
(1)、用固定重量称量法称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物K2Cr2O7(0.5g于小烧杯中,加水使溶解,定量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线,混匀,备用。
(2)、用移液管量取20.00ml K2Cr2O7(溶液于碘瓶中,加KI 2g,蒸馏水15ml,HCL溶液(4mol·L-1)5ml,密塞,摇匀,封水,在暗处放置10分钟。
(3)、加蒸馏水50ml稀释,用Na2S2O3液滴定至终点,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而显亮绿色,即达终点。
(4)、重复标定三次,相对偏差不能超过0.2%.
为防止反应产物I2的挥发损失,平行试验的碘化钾试剂不要在同一时间加入,做一份加一份。
(5)、结果计算:
6I- + Cr2O72- + 14H+ = 2Cr3+ + 3I2 + 7H2O
I2 + 2S2O32- = 2I- + S4O62-
n(K2Cr2O7)=n(Cr2O72-)=n(3I2)=n(6S2O32-)=
n(Na2S2O3)
即
=

或
五、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
数 据 次 数 内 容 |
1 |
2 |
3 |
K2Cr2O7 (碘量瓶)/ml |
10.00 |
10.00 |
10.00 |
H2O/ml |
10 |
KI(s)/g |
2 |
2mol·L-1 HCl/ml |
10 |
混合、盖塞、置暗处/min |
5 |
H2O/ml |
50 |
淀粉指示剂/ml |
2 |
Na2S2O3 滴定 |
初读数/ml |
|
|
|
终读数/ml |
|
|
|
净体积/ml |
|
|
|
c(Na2S2O3) |
|
|
|
平均浓度 |
|
六、注意事项
1、K2Cr2O7与KI反应进行较慢,在稀溶液中尤慢,故在加水稀释前,应放置10分钟,使反应完全。
2、滴定前,溶液要加水稀释。
3、酸度影响滴定,应保持在0.2~0.4mol·L-1的范围内。
4、KI要过量,但浓度不能超过2~4%,因为碘离子太浓,淀粉指示剂的颜色转变不灵敏。
5、终点有回褪现象,如果不是很快变蓝,可认为是由于空气中氧的氧化作用造成,不影响结果;如果很快变蓝,说明K2Cr2O7与KI反应不完全。
6、近终点,即当然也为绿里带点棕色时,才可加指示剂。
7、滴定开始时要掌握慢摇快滴,但近终点时,要慢滴,并用力振摇,防止吸附。
七、反馈评价
1、配制Na2S2O3溶液时为什么要提前两周配制?为什么用新煮沸放冷的蒸馏水?
2、标定Na2S2O3标准溶液时为什么要在一定酸度范围,酸度过高或过低有何影响?为什么滴定前要先放置10分钟?为什么先加50ml水稀释后再滴定?
3、KI为什么必须过量?其作用是什么?
4、如何防止I2的挥发和空气氧化I-­­­?
5、称取K2Cr2O7基准物1.2258g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6、为什么在滴定至近终点时才加入淀粉指示液?过早加入会出现什么现象?
7、为什么要求使用碱性式滴定管进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