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传承井冈山精神内核,厚植青年学子家国情怀根基, 8月27日至9月4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红岩杏林宣讲团全体成员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与“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第九期)研学活动,在红色沃土之上,开启一场沉浸式、深层次、高赋能的革命传统教育之旅,让红色基因在实践中薪火相传。

一、开营启航:以青春之名赴约,以理想之光照路
(一)开营第一课:锚定青春担当方向
8月28日,专项行动开营仪式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礼堂隆重举行。基地党委书记、主任王强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题,为全体学员讲授开营第一课。他结合井冈山斗争时期“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历史场景,串联新时代青年使命任务,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为民情怀”“勇于担当作为”三个维度,勉励青年学子以革命先辈为标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挺膺担当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二)风采展芳华:彰显医专学子本色
开营仪式后,各高校实践团队以“团队风采展示”为载体亮明身份、凝聚力量。我校红岩杏林宣讲团成员身着统一服装,精神饱满、斗志昂扬,通过齐唱红色歌曲、高喊“宣讲传薪火,使命肩上扛”专属口号、展示团队主题旗帜等形式,生动诠释安庆医专人“红岩映初心,杏林谱华章”的精神风貌,整齐的队列、嘹亮的声音、坚定的眼神,赢得现场师生阵阵掌声。

(三)理论深授课:解码井冈山精神内涵
基地专家钟国华老师围绕“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开展专题理论教学。他以井冈山道路为主线,结合井冈山革命时期的珍贵史料、亲历者回忆录,生动还原“三湾改编”“黄洋界保卫战”等关键历史事件,系统解读“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内涵,让宣讲团成员深刻理解井冈山精神为何是“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为后续研学实践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二、沉浸研学:在红色场景中悟初心,在实践体验中传使命
(一)循迹红色地标,感悟信仰力量
宣讲团成员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先后走进茅坪八角楼谢氏慎公祠、黄洋界保卫战旧址、小井红军医院、大井革命旧址、井冈山北山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在实地实景中与历史对话,感悟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与斗争精神。
八角楼现场教学:围绕“实事求是创新路”主题,团队成员们凝视煤油灯、木质桌椅等文物,聆听毛泽东同志在此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的历史背景介绍,深刻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源头,明白“中国革命道路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立足实际探索出来的”。

黄洋界旧址感悟:驻足于长15米、宽8米的亚洲最大单幅油画《黄洋界保卫战》前,1928年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击退敌军四个团进攻的战斗场景扑面而来,“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气概直击心灵,让团队成员们真切体会“勇于胜利”的精神真谛。

小井医院共情:面对简陋的镊子、泛黄的纱布、老旧的听诊器等医疗文物,团队成员们结合医药专业背景,深切体会革命战争年代医务人员“缺医少药仍坚守、救死扶伤不退缩”的奉献精神,进一步坚定“守护人民健康” 的职业初心。

大井旧址追忆:宣讲团成员先至毛泽东同志旧居,在毛泽东同志旧居前合影留念,随后在旧址内聆听讲解,了解红军在此开展军事训练、与群众鱼水相依的故事,还近距离观察了“读书石”等遗存,深切感悟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学习、与群众同奋斗的精神,收获颇丰。

烈士陵园追思: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团队成员们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鞠躬致敬,聆听烈士们“为理想献身、为人民牺牲”的感人事迹,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强化“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的责任意识。

(二)体验革命生活,厚植奋斗情怀
以“沉浸式体验”还原革命岁月,宣讲团成员通过“穿红军装、走红军路、做红军饭、编红军草鞋”,在亲身实践中感悟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精神。
马源急行军:沿着当年红军行军路线徒步前行,团队成员们顶着烈日、踏着山路,即使汗水浸湿衣衫、脚步逐渐沉重,仍坚持不掉队、不放弃,在体力与意志的双重考验中,深刻领悟“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精神。

制作红军饭:走进当地老乡家中,团队成员们亲手淘洗红米、蒸煮南瓜,品尝“红米饭、南瓜汤,干稻草来软又黄”的红军生活,在烟火气中体会革命先辈“苦中作乐、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加深理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时代意义。

编红军草鞋:在草鞋制作体验课上,团队成员们跟着老师学习搓草绳、编鞋型,手指被稻草磨得发红仍不放弃,当一双双粗糙却结实的草鞋制作完成时,大家不仅掌握了传统技艺,更读懂“草鞋精神”背后“勤俭节约、坚韧不拔”的革命本色。

(三)创新教学形式,深化精神领悟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此次研学融入“情景教学、访谈教学、剧本杀教学”等多元形式,让井冈山精神以更鲜活的方式入脑入心。
三湾改编情景教学:在情景教学区,团队成员们通过角色扮演分别化身“红军指挥员”“士兵”“群众”,模拟“三湾改编”中“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关键环节,亲手设计了“燎原班”这一班级名称,绘制承载星火传承寓意的班旗,还共同喊出“星星之火,终成燎原”的响亮口号,进行分组讨论,深入学习“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深刻认识到“组织建设是革命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革命后代访谈教学:曾志同志的孙子石金龙、上甘岭战斗英雄王清珍的亲属亲临现场,以“家族故事”为切入点,讲述曾志同志“为革命事业舍小家、隐姓埋名干革命”,王清珍同志“在上甘岭战役中火线救伤员、不惧牺牲勇担当”的事迹,“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让在场成员热泪盈眶,更直观感受到革命先辈的信仰力量。

红色剧本杀教学:团队成员们化身革命时期的热血青年,围绕“井冈山斗争中的关键抉择”展开剧情推演,在“角色扮演—剧情分析—决策讨论-逻辑推理”中,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面临“生与死、利与义”时的坚定选择,进一步深化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与认同。

(四)交流研讨赋能,凝聚奋进力量
研学期间,宣讲团成员始终秉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态度,利用下午及晚间时间开展多场交流研讨活动,将“所学所感”转化为“所思所悟”。
课题组专题讨论:围绕“井冈山红医精神与医药人才培养”“井冈山红医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路径”等主题,团队成员们结合自身专业学习、宣讲实践经历各抒己见,提出“将红医故事融入宣讲脚本”“在实验教学中融入艰苦奋斗精神”等具体思路,明确后续实践方向。

红歌教学传唱:在“红歌教学”活动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星闪闪》《红米饭,南瓜汤》等经典红歌响彻礼堂,团队成员们跟着老师学唱红歌、理解歌词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嘹亮歌声传递爱国情怀,在旋律中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国防教育宣讲学习:大家积极参与基地组织的“国防教育和卫国戍边主题宣讲”,聆听“意识形态安全”“自主创新”等内容的讲解,观看卫国戍边战士的先进事迹视频,进一步强化国防意识与家国担当,为后续开展红色宣讲积累丰富素材。

集中收看阅兵盛况:9月3日上午,团队成员们在井冈山基地集中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大家全体起立行注目礼,奏唱国歌。看到阅兵方队迈着铿锵步伐、先进装备列阵而过,大家紧握拳头,深切感受到如今国家强盛的来之不易。回顾抗战岁月里先烈们的牺牲,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先辈为榜样,把爱国情化为行动力,以医药专业所长护佑人民健康,为民族复兴挺膺担当。

三、研学收官:承井冈薪火,赴时代之约
(一)成员感悟:精神洗礼筑牢初心
此次井冈山研学之旅,是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宣讲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研学让自己“读懂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看清了青春奋斗的方向”:“在小井红军医院,我看到革命时期的医务人员在艰苦条件下坚守岗位,作为医药学子,我更要学好专业知识,将来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急行军时虽然很累,但想到红军当年的艰难,就觉得这点苦不算什么,今后遇到困难也要像红军一样不放弃”。

(二)未来展望:深化实践育人成效
未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以“红岩杏林宣讲团”为载体,深化红色实践育人模式:一方面,组织宣讲团成员将此次研学收获转化为宣讲成果,走进班级、社区开展“井冈山精神进校园”“红医故事进基层”宣讲活动;另一方面,推动“井冈山精神”与思政课教学、专业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开发“红色实践+思政教育+专业学习”一体化课程,培养更多“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肩上有担当”的新时代医药人才,让红色基因在校园里、在实践中持续传承。(撰文:王来凤 供图:王来凤 审稿: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