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科普园地

科普知识
位置: 首页 > 科普园地 > 科普知识 > 正文

高血压

作者:   时间:2024-06-17   点击数: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世界范围内影响着数以亿计的人群。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高血压被定义为动脉血压持续高于正常范围的状态。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靠血压测量。根据国际标准,成人的正常血压范围中最理想的为收缩压(SBP)<120mmHg和舒张压(DBP)<80mmHg。当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时,即可诊断为高血压。为确保准确性,通常需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日期进行多次测量,一般需非同日测量三次血压值收缩压均≥140mmHg时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高血压,以排除暂时性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可以分为可改变的和不可改变的因素。其中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和遗传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盐摄入过多、缺乏运动、饮酒与吸烟,且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也被认为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一般认为,高血压有两大预防措施。第一是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了健康饮食、规律运动、体重管理、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等。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四点:第一是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要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治疗高血压的首要目标是控制血压。第二是长期治疗。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长期服药,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以达到长期控制血压的目的。第三是个体化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性别、并发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第四是自我管理。包括监测血压、按时服药、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心态等。

高血压的药物有以下六类: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α受体阻断剂。

综上所述,高血压是一种可以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有效的控制来管理的慢性疾病。未来,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有望开发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和干预策略,为高血压防控作出贡献。

(以上内容来自科学网—医学科普版块)

Copyright ©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体科学馆 版权所有 / Human Science Museum,Anqing Medical College   

地址:安庆市宜秀区集贤北路1588号      邮编:246052      联系电话:0556-530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