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关天,应急救护不但需要见义勇为的勇气,更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加快推动群众性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让我们一起了解性命攸关的急救技能。
心肺复苏“黄金四分钟”
如果可以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那么患者存活率可以达到60%。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即使有幸生还,脑细胞也会有不可逆的损伤。 所以, 我们不能仅仅等待医护人员到现场抢救患者,每一个人都应当学习自救、互救知识,学习心肺复苏术。
1.如果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我们需要迅速行动。首先要确认状态,拨打120。施救者要快速观察周围环境,判断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轻拍双肩,在耳旁大声呼唤,如果没有反应需要立即拨打120。
2.应开展心肺复苏按压。在两乳头中心位置,双手相扣,掌根着力,成年人垂直向下按压5至6厘米,每分钟100至120次。每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
3.应进行人工呼吸。一只手将患者额头下压,一只手将下巴上抬,以开放气道。清除患者口中异物,捏住鼻子,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吹气2次,每次约1秒,吹气时可以看到患者胸廓有微微起伏。对于非专业医护人员来说,可以自愿实施。
海姆立克急救法
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气道堵塞后,患者无法进行呼吸,可能发生因缺氧而导致的意外死亡。所以,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急救技巧。标准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指的是施救人员伸出右手(根据个人习惯)食指和中指,摸到被施救人员的肚脐位置,两指固定住肚脐上方;左手握成拳头,抵在右手食指上沿固定住,此为准备进行冲击的位置;之后,右手包在左拳,向上方开始冲击施救。
标准的做法有腹部冲击法、胸部冲击法以及婴儿救治法等三种。其中,腹部冲击法要求从后环抱患者,一手握拳,拳眼顶住腹部肚脐上2横指的位置,另一只手握住此拳,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直到异物排出。胸部冲击法是对于一些孕妇等特殊人群采用,姿势不变,但是将虎口贴在胸骨下端。婴儿救治法主要针对1岁以下婴幼儿,可以选择重复拍背与压胸,直到异物排出。拍背时,要将宝宝脸朝下,身体倚靠在大人膝盖上,一只手拖住宝宝下巴,另一只手掌根用力在宝宝肩胛骨中间拍5次。压胸时,要把宝宝翻正,在胸部正中靠下部位,用食指和中指按压5次。
(以上内容来自科学网—医学科普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