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至25日,我校专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厦门大学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张仕庆、党委委员陈琪,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生处负责人,与来自全校的50名专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一起参加了为期6天的集中培训。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本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培训工作。培训前夕,校党委专门召开会议,听取相关部门工作汇报,研究确定培训方案。23日上午,正在厦门出差的校党委书记叶林霞、纪委书记陈燚和党委委员朱三九、刘毅专程来到厦门大学培训现场,亲切看望参训教师。叶林霞对大家放弃暑假休息时间辛勤学习的态度给予充分肯定,她要求各位老师要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课,虚心求教,积极研讨,主动配合学校和厦门大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培训工作圆满成功。

厦门大学对此次培训工作也十分重视,专门为培训班量身定制了培训方案。培训班邀请了厦门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等单位的多名教育、心理、思政领域专家、学者授课。厦门大学原副校长邬大光教授为培训班学员讲授第一课“好大学与好老师”。邬教授从自己的两位导师谈起,分享了他关于好大学和好老师的感悟,并提出了一门好课的五重境界“无声、回答、对话、批判和争论”,勉励各位教师要努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教学观念、教学习惯和教学技术的转变。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原学生处处长夏侯建兵教授以“教育信息化与大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作专题讲座,阐述新时代教育教学管理创新,要有“格局”“布局”“定局”意识,并介绍了厦门大学在这些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石红梅教授以“同向同行、协同发力“为主题,系统介绍了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工作,从知识、价值、能力三个角度重点介绍了课程思政的着力点、开展课程思政的方法,并分享了一些关于课程建设的思考。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有奎教授围绕“上好思政课的若干思考”,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上好思政课的新观点、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科学体系、扭转不科学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评价导向及加强党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全面领导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傅小凡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了“教育之道—中国教育哲学初探”的精彩分享。福建省公安厅心理学专家、高级顾问庄伟教授围绕“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辨别与心理危机管理”做了一场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别开生面的讲座。培训班还邀请陕西科技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李萌老师就高校辅导员成长路径和队伍建设与学员们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此次培训班课程不仅有理论的高度,也有实践的深度。厦门大学为培训班专门安排了两次现场教学,组织学员们参观了陈嘉庚纪念馆、厦门大学校史馆和一站式学生社区。在结业仪式上,学员们观看了厦门大学为培训班精心制作的授课精彩片段视频资料,文史专家朱水涌教授深情寄语培训班学员。学员代表也登台畅谈学习感悟,畅想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做“四有”好教师,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

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收获良多,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拓宽了工作思路,也进一步促进了大家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多下功夫,努力成为大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多作贡献。(撰文:许红菊;供图:陆胜利,审核: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