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新华日报》2024年7月12日 17版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数字技术与教育体系的融合程度逐渐加深。教材作为教师开展教学的首要依据,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动教材配套资源和数字教材建设,探索纸质教材的数字化改造,形成更多可听、可视、可练、可互动的数字化教材。
加快推进教材数字化转型在各种教育改革创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应用性特征。因此,应立足产教融合背景,深入分析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开发与应用路径,以凸显新时代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多重属性。
以职业教育数字教材标准化建设为导向
随着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新形态的智能化数字教材成为未来教材发展的重要趋势。现阶段,国家已出台《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等中小学数字教材国家标准,并于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对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而言,其数字教材的开发更为复杂,需在参照中小学数字教材标准体系的基础上,融入职业教育特色,加快推进与之相符合的标准规范落地,进而为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开发提供科学指引。
制定职业教育数字教材质量标准体系。职业教育兼具应用性与育人性,依托于数字技术的数字教材开发具备放大其属性的技术优势。从教材的有效性来看,应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统筹于数字教材中,围绕学校专业与行业实际的贴合度进行开发,以满足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多重需要,契合产教融合发展要求;从教材的规范性来看,应严格考察数字教材内图片、视频等元素的来源、版权问题,确保数字教材内容表述正确无误。
完善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审核监督体系。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数字教材涉及教育、技术及企业等多方面因素。为此,应构建“双责任”机制,在主体层面涉及教育内容的责任编辑和技术责任人,在流程层面涉及数字教材出版的各个环节,保证数字教材存在问题时能迅速查找有关责任方进行追责修改。
以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多维度内容为重点
从纸媒时代到智媒时代,教育方式不断更新发展,传统的纸质教材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多元化需求,数字教材成为必然选择。立足产教融合背景,在开发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实践中,应切实把握教材的“变”与“不变”。从本质来说,教材的教育性、职业性与知识性并未改变,这是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开发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教材开发与应用中,应时刻把握其多维度属性,以提高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综合价值。
价值维度。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反映根本的教育价值观念。在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建设中,宏观上,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奠定价值基调;微观上,应融入产教融合理念,将职业教育与地方、区域的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可视、可听的数字教材,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社会、对国家的情感认同。
职业维度。职业性与教育性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其数字教材的编写绝不能简单地、学术化地搬运本科教育的学科知识,而应将知识系统与实践系统相统一。内容上,应规划文化知识体系模块,采取超链接的形式,将与之相对应的实践资料以图片、视频形式展现,并在此基础上开办实训实践模块,为学生提供更为明晰的实时性指导;形式上,以数字化形式按照章节内容设置主题,以思维导图形式在每个主题下设置若干次级主题,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
数字维度。相较于纸质教材,数字教材具有明显的交互性,能够将教学主客体、教学各环节、教学各空间等进行有效衔接。为充分把握这一优势,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开发应融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设置学习资源链接;借助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线上互动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交互式”学习。同时,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与未来专业发展需求进行允许范围内的课程模块选择,以彰显数字教材的灵活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