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驻村工作队员顶着初秋的炎炎烈日,颠簸在盘旋的山路上,开展日常入户走访,深入了解村情现状、群众风貌,贴近村民体民意、察民情、解民忧,用真心换群众的舒心、安心和放心。
体民意。途径黄屋小商店,天气炎热,几户居民集聚在树荫下闲话家常。见到我们到来,村民们笑脸相应,招呼我们坐下休息,店主吴国才还拿出香烟、茶水热情款待我们。交流中,我们仔细询问了行心脏搭桥术的吴凤楼和他患脑部肿瘤的爱人邓浩兰身体恢复情况,近期生活所需。闲谈里,我们也详细记录下其他村民提出的公厕和到户道路修建需求意向,能做的明确答复尽快落实,力所不及的当场做好解释,并就当下不动产权证书发放工作向他们做了说明,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开展改厕工作。期间,欢颜笑语在山林间回响荡漾,村民们普遍感慨,党的惠农、利农、便农政策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家里的小日子过的是越来越“舒心”。

察民情。脱贫户黄玉保老人家中,我们发现他髋骨骨折术后的恢复状况良好、精神较佳,眼中满是在家门口撒欢的3个小孙儿的身影,脸上的笑容满足且泛出点点骄傲。老人儿子黄梦琪对我们的到来既感动又渴望,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面对着年岁已高的双亲和3个嗷嗷待哺的小儿,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这个淳朴憨厚的汉子肩头。手上没技术,远门出不了,这是目前困扰他的最大问题,县城里的摊贩小生意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收益日减,家庭日常生活开支怎么解决?我们建议换个思路,改做半成品供应,同时改做预制品连带着跑外卖,跑乡村边远路线。这与他自身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说:“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我一个人又不敢做这个决定,你们来了,这是给了我转型的主心骨”。吴稳生独自一人在上海务工,家里留守了一子一女,均在乡镇里读小学,暑期返家度暑假,我们到他家看望两个孩子,看了卧室、厨房、储物间,拧开了水龙头,掀开了米缸盖,启动了电风扇,全面排查了电路、逐个测试了电插板,叮嘱小朋友一定要注意用电、饮食、交通安全,严格要求不得靠近河塘沟渠,禁止嬉水、严防溺水。临走前,留下电话号码告知有事及时联系,并拜托四邻帮忙照看,还当场电话沟通吴稳生,通告孩子情况,叮嘱在外要多关心孩子,要给孩子在家、在校期间找好看护,村里也会不定期过来走访照看,让他在外工作“安心”。

解民忧。脱贫户吴八飞一见到我们过来,顿时欢欣雀跃。她性格豪爽、待人热诚,可她命运多舛,自己先天残疾,丈夫早逝,拉扯着2女1子艰难过活。但她更积极乐观,笑面坎坷,省吃俭用供子女求学,二女儿在第七批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考入池州的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3+2”护理专业,2023年又考取专升本本科专业,正在合肥上学。幼子成绩优异,即将升学柳坪初中。谈及孩子,吴八飞眼眶湿润了,一个劲的感谢工作队。谈及困难,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她又笑了,行的、扛得住的,再不济,我去找你们。我们支招,助学金、雨露计划,把表单送回来,需要村里盖章的我们给你盖,需要乡里、县里盖章的我们带你一起跑,有我们在,你“放心”。
龙河的村民真的很纯朴、很善良,他们又很简单,对我们既信任又宽容,他们真的不可被辜负。归程下坡,五保户吴中付的侄子和侄孙(年仅10岁),用简陋的小推车推着3、400斤的干柴送往吴中付家,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在大坡上攀爬前行。工作队成员迅速停下脚步,二话不说挽起裤腿推起小车。让我们感动的却是,他们并没有请求我们帮助给送到终点,而是调转方向让开道路方便我们,这是什么样的纯真而又质朴的性格品德啊?

龙河有村民500余户、1700余人,人口虽少但居住分散,16个村民小组分布在大山深处的边边角角。因地处山区,民房基本上都是在半山腰上切坡修建,有的人家虽然可以隔空喊话聊天,想走过去串串门却是“望山跑死马、近村走烂鞋”。这给我们的日常走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是面对着这群可爱又纯良的人们,我们必须要做到“面对面”“心连心”,一定要确保“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持续用力巩固脱贫成果,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筑牢村民安居幸福根基。
(撰文、供图:驻村工作队;审改:曹承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