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6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昨天(15日)是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机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本职,先后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点领域破获了一批危害我国家安全的大案要案。日前,国家安全部新闻办对外披露了几起典型案件,其中有两起涉及“叛逃罪”,这是国家安全机关首次对外披露叛逃案。

  1958年出生的王丕宏,曾任我国某航空研究所副总设计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原籍中国陕西,他的妻子赵汝芹,同样曾是该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在研究所工作期间,王丕宏组织并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涉密项目的研制,而赵汝芹也参与了国家某项涉密项目的研究工作,两人均为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

  从1999年开始,王丕宏和赵汝芹就预谋移民某西方国家,他们向单位隐瞒情况,伪造材料,私自申领因私护照,并通过移民中介公司办理了移民该国的全部手续。2002年春节期间,两人利用回陕西探亲的机会,携子秘密前往该西方国家,并于2005年取得该国国籍。

  王丕宏夫妇消失后,国家安全机关迅速将他们纳入工作视线,侦查发现,王丕宏到达国外后,一直在该国从事着航空领域相关工作。由于掌握我国大量科研机密,又在国外从事相同领域工作,王丕宏夫妇的叛逃,对我国军事安全、科技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2017年王丕宏夫妇在离境近16年后,用外籍身份入境,回陕西老家探亲。2017年11月,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王丕宏、赵汝芹夫妇落网。王丕宏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国家干部,还是涉密人员,我不辞而别,走到其他国家,走向了犯罪的深渊,我现在认识到这个性质是非常严重的。”

  2019年11月,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叛逃罪判处王丕宏有期徒刑三年,赵汝芹有期徒刑两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主任刘仁文表示:“叛逃罪最初出现在1997年的新《刑法》中,到了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对这个罪名作了修改,可以说要求更严了。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以及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按照《刑法》的规定,只要有这种叛逃行为,就构成叛逃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国情报渗透活动也更加活跃。他们以我国党政机关、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核心涉密人员为目标,千方百计进行拉拢策反,搜集我国核心机密情报。在这次披露的案件中,就有一起出卖我国军工重要情报的典型间谍案件。

  张建革是某军工科研院所一名高级科研人员,研究领域涉及我国军方重要武器装备,甚至尖端武器的研发,手握我国核心机密。就在张建革准备离境出国时,侦查人员在机场将其抓获,侦查人员在他携带的行李中发现他准备带离出境的涉密科研材料。

  2011年,张建革就职的科研院所为他争取到了赴西方某国访学的机会,而在他踏上境外土地的那一刻起,他的一举一动就受到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严密监视。几个月后,张建革在参加一次学术研讨会时,一名男子主动接近了他。国家安全机关侦查人员介绍:“就有这样一个男子杰克,自称是国外军方的人,同时这个杰克告诉张建革,他手上握有军方的项目,这个项目对于科研人员来讲,吸引力是相当大的。”

  在最初的交往阶段,杰克不仅为张建革解决了很多生活上的难题,还用豪华轿车带张建革外出旅游、去高档餐厅用餐。此外,杰克还为张建革提供了每小时200美元的兼职工作,并允诺他要为其女儿赴国外留学和取得居住权提供帮助。正当张建革在金钱和利益的巨大诱惑下难以自拔时,杰克终于露出了他的真实面目。张建革回忆说:“他说他是为间谍机构工作的,我当时心里也比较紧张。”

  杰克希望张建革能够成为他的情报下线,向他提供情报信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张建革决定接受这笔交易。在回国后,张建革就开始不遗余力地为境外间谍人员搜集我国军工情报。国家安全机关侦查人员介绍:“我们国家很多还没有投入现役,没有装备的武器装备,就被张建革泄露出去,把我们研制尖端武器的情况,研究的方向,研究的现状,毫无保留地透露给间谍情报机关。”

  一个核心涉密人员就这样被拉下水,走向犯罪的不归路。经过审判,张建革因犯间谍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